457 生财有道

“哈哈,当然不是。天使难道都是傻子吗?”

舒大成看着自己这个俏丽的堂妹,心情很是愉悦。他喜欢和堂妹聊天,她漂亮又聪明,总是能很快的理解他说的话。

他非常干脆的说:“我收购这些企业,当然是为了赚钱啊!”

舒美琪也一直在想着堂哥的盈利模式,经过这段时间的并购,她似乎想通了。

目前中开公司的收购政策大体的套路是一样的。

先是投入资金与已有的国有企业整合投资,中开必须占到50%以上的股份。如果不能拥有控股权,那么堂哥一定在参股过程中将被参股企业并入同行业所收购的企业集团中,或者再增资其他的项目,达到控股的目的。

如果不能控股,对于舒大成来讲,并购就没有意义。

控股,意味着取得被收购企业的决策权,然后他就可以任命新的管理层,进一步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摒弃国有资产管理那一套僵硬的制度,以灵活的市场机制代替,刺激员工争创利润的积极性。

紧接着,舒大成重组被收购企业,调整清理存量资产,同时继续引入资金和技术,上马新项目并推出新产品。

那么下一步呢?这样就能挣到大钱了吗?

非也。

舒美琪揣测着舒大成的意图,试探着说:“你的意思是,要到海外去上市?”

“宾果!”

舒大成拍了一下手掌,表示赞赏。

“你说的一点没错,真不愧是我舒家的大才女啊!美琪,就是这样,我准备将被收购企业的股权纳入到海外控股公司名下,在海外上市集资,然后用集资来的钱再去收购!哈哈哈哈!如此滚动,利润源源不断!你说堂哥是不是个天才啊?”

天使还是天才?

傻傻分不清楚。

按照这样的模式,的确可以不断的积累财富,滚雪球一样的扩大规模。

而且重要的一点,现在内地的政策对于舒大成来说非常有利!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日益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越来越成为包袱,很多地方政府都想着尽快的把包袱甩出去。

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眼中的包袱,却成为舒大成纵横捭阖的战场。

为什么这些被视为累赘的公司,到舒大成手里就变了个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舒大成只是按市场规律办事罢了。他用现代企业制度和一套激励约束管理,就将很多企业立地盘活。

有些企业真的连领导班子都没换,同一拨人机制换了,企业和人都富了。

舒大成的这一做法,对于当时急需通过引进外资来改造自身的国营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另一方面,媒体的热捧,学者的鼓吹,给予了舒大成及其中开公司非常崇高的改革定位。

用资本主义的钱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收购行为“超越”了商业利益的自身逻辑。

甚至连舒大成自己都觉得高尚起来。

但是,他在运作过程中的确充分利用了现行规章制度的一些漏洞。

比如,目前的中外合资法规中允许外资分期到位,中开集团就利用这一点,往往预付15%到20%的投入,就可以实现控制被收购的国有企业,将头批企业在海外上市后所获资金再投入滚动式收购。

又比如,现行法律规定外资合资方不得转让其合资股权,但是没有规定不能转让海外的股份,中开公司利用这一点,转让持有这些股权的海外控股公司股份,从而实现获利。

同时,中开公司还利用国家对合资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上的三免两减、汇价双轨制等获利匪浅。

真是生财有道啊!

舒大成非常自信的说:“美琪,我已经研究过啦,中国和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是相反的。”

舒美琪挑了挑眉毛,她挑眉毛的样子竟依稀像极了楚天阔。

“此话怎么讲?”

“外国经济萧条时中国兴旺,中国紧缩整顿时外国经济复苏。比如,前几年,西方经济增长缓慢,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9%一路降至6%,国际资本相对过剩。而中国在此期间经济增长率年年高达10%以上,现在正是在海外募集资本的大好时机。”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现在中国经济刚开始复苏,在企业财务数据尚不理想之时低成本收购国有企业,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概念”达到顶峰时增资,获取巨额利润!

作为舒大成的助手,舒美琪当然理解了这个操作。

她抬头问道:“你是打算从橡胶行业开始入手吗?”

“哈哈,不愧是美琪,都被你看透了!”

此时的舒大成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在他挥舞手臂的时候,仿佛整个香港都在听他的召唤。

“美琪,明天你替我在百慕大群岛注册一家公司,就叫着中开轮胎控股公司吧。我们将从文汉市,还有全州市买来的两家橡胶厂注入到这个公司名下,然后增发新股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舒美琪点头答应。

这是她的分内之事,也是驾轻就熟的操作。

这个时候,中国企业上市还是新鲜事物,更别提在海外上市了,而对于舒氏家族,这样的操作并不新奇,这就是先行者的优势。

舒美琪在心中大约估算了一下,两家橡胶厂的股权,大概能在美国的股市上募集到一亿美元的资金。

这些钱,又可以被用来购买好几个橡胶厂了!

而且舒大成看的很明白,市场经济还得找市长,他已经和几个市的一把手展开了沟通,洽谈收购橡胶厂的事宜。

“除了橡胶,还有什么目标?”

舒大成显然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啤酒!除了橡胶之外,啤酒是比较成熟的业态了,一样打包上市。”

舒美琪不由得多看了堂哥两眼,心生钦佩。

做大生意的人,关键是眼光,看他能不能在一个时代里发现潜藏的巨大机会。

拥有这样眼光的人,舒美琪觉得楚天阔算一个。

而眼前的舒大成,似乎眼光也很不错。

楚天阔与他最大的不同在于:楚天阔懂得克制。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