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奇袭新民城
财迷的抗五军进东北,第一个目的是发收音机去,另外也带了些抗日义勇军总部的电报机和收发报人员进去,给几支人数多的武装用。第二个目的是去支援抗四军和马占山抗三军的战斗。第三个目的是带了一些侧把子枪等武器,去供给共济会会员的武装部队。
在九一八之前,东北就有了少量的共济会会员,而在上海之战后,特别是王亚樵炸了长春会场后,共济会在东北发展很快。包括有些抗一军、抗二军的下属武装,也通过关系,加入了共济会。他们中有些人还想要改旗号为抗五军,让财迷阻止了。都是打鬼子,用什么旗号还不是一样?但后来成立的一些共济会员为主的队伍,就算是抗五军的番号和编制了。
这些共济会的队伍,多半是原来当地的农民。东北不少农村原来就有一些帮会性质的组织,叫做“红枪会”“大刀会”之类的。主要的头目好多是山东人,里面教他们武艺的更都是山东人。这教武艺的人不叫“教练”或者“师傅”而叫成“**师”这是不是与当年有些义和团的人后来闯了关东有关?
九一八前黄宏林他们准备发展平安联运和共济会组织的人过去时,带的人中间就有叶展雄他们山东亲戚、师兄弟的,几个弯一转下来,与这些“**师”就成了师兄弟了。不过开始共济会在东北还没什么影响,但上海之战后,特别在王亚樵的敢死队刺杀傅仪行动后,共济会在东北名气可就大了,工作也容易开展了。于是,抗五军的武装也迅速增长,不过数量多了,质量不行,这些人最多算是民兵,有好多只会用冷兵器,枪都不会用。
第一纵队的编制原来与第二纵队是一样的,四个大队一万人多一点。不过现在加了陈明仁的一个大队和教导队、军部,人数就达到了一万三千八百人。
六月十五日,财迷和陈明仁等人很低调地到达朝阳县。章芝春、黄琪翔和所有第一纵队的官兵都已经到达。
日军为了进攻关内,并防止关内东北军反攻,所以在锦州驻军最多。黄琪翔制定了进军东三省的作战计划:不打离朝阳较近、但是日军重兵把守的锦州,而是悄悄越过新立屯一线,先打沈阳东面的新民县!
新加入的朝阳地方武装,配备一些教官和装备后,算是一个中队,留下与“东北国民救**”一起守在朝阳。其余到了朝阳的抗五军,都进辽宁,留谁谁不干。
按计划,抗五军打了新民后,分成两队:张少杰领导着第一大队向北,带着侧把子枪等武器装备,准备送到吉林的共济会游击区,还留下一些人在当地武装中做教官;顺便把朝鲜游击队送到长白山一带。
大部队就向北面的内蒙方向打一段,先去解抗四军之困境。然后大部分部队向东,前往黑龙江方向,以支援抗三军的战斗。大部队的行动也可以掩护第一大队的行动。
这第一大队和第四大队是上海热血青年与西北军农场兵一起混合,组成的二个大队。在涞源训练了半年多,学生与西北军军人一起开始谁也不服气谁,互相较劲、互相影响,训练水平有提高。而且到了后来,他们互相还是看到对方的优势,互相有点佩服了。现在,这二个大队的抗日呼声最高:在上海抗战进行的时候,他们就想南下参加战斗,又是宣誓又是决心书的,但被财迷阻止了;就是让他们去,等他们到上海也没什么仗要打的了。
现在决算是要进东北打鬼子了!与上海来的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上海的抗五军兄弟部队打得这么好,这次进东北打仗,他们一定要当先锋!一定要与上海的抗五军一样,打出威风来!
新民县距离沈阳只有七十多公里,但交通发达,是日军一个军火物资屯积、中转站。有日军二个大队约二千五百人守备。
十八日,抗五军一万三千八百人马,从马友营出发。经热河的阜新,在晚上潜行进入辽宁,从新立屯与黑山之间一带绕过新立屯,二十一日从南面接近新民县。
抗五军第一纵队的第四大队(上海青年和涞源农场兵)在新民东面到沈阳的公路铁路关口巨流河设埋伏,阻击日军。第三大队在新民的南面任家窝堡设伏阻击日军,在西面夺下柳河大桥后戒备,第二大队为主、第五大队(陈明仁团)为辅打新民。据情报,新民北面没有什么日军,所以,由教导队去警戒一下。
第一大队作为预备队,休息。不过,他们第二天白天要向新民的东北方穿插,任务重。
从这样的安排中可以看出,财迷和黄琪翔还是对第二大队和第三大队这两支经历过上海战斗的部队最放心,当成主力。
新民县是个不大的县城。之前抗一军的部队也曾来打过,不过都没打下,反而使这个县的鬼子非常警惕。晚上,在县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大路入口都有半个班的岗哨。
城内入夜就戒严,还有二支巡逻队巡逻。负责守城的一个大队,兵营在城东,而负责守卫仓库和车站的那个大队,兵营就在仓库旁边。
二十一日夜里,抗五军第二大队的侦察排三十个人,在一个新民共济会会员的接应下,从城外的田埂小路进入了新民,并在他的家里,一个十多平方的房间,挤了一个白天。
二十二日凌晨二点多,这三十个人都穿上了鬼子的军装,走上了街道。
看上去他们与鬼子的巡逻队一模一样,都是左肩上背着一枝三八枪。只是抓着枪带的左胳膊有点紧张,因为他们还要夹住腋下一支装了消音器的“八连子”手枪。
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是鬼子巡逻队必经之路,他们在这儿埋伏下来。不到半个小时,二支巡逻队先后到了这儿,不过都在几秒钟后变成死尸。然后,抗五军像鬼子巡逻队一样,每组五个人,共四组人向东南西北走去。剩下的十个人中,有六个留在十字街口,四人分二组到二个兵营附近,在黑暗中看着兵营门口的哨兵。
城南面的公路口,有七个日军在站岗。
三等兵松下是今天晚上站岗的七个人之一,他看到一支巡逻队从城里向他们走来,这些人属于另一个大队。巡逻队一般走到离岗哨五十米左右,看到他们没事,就调头走回去。也有懒家伙带队的,在百来米远就走回去了。
不过要这些家伙要连续走上两个小时才能休息一下,一定怪累的。还不如自己站岗:有两个人站在前面,另两个就可以靠在岗亭上,而班长他们就更好了,现在坐在岗亭里,大概已经睡着了。
今天这个巡逻队特别勤快,怎么一直走了过来?他们站岗的主要戒备方向是城外,对这支巡逻队没有一点戒备心理。直到他们走到了十多米远处,松下以为他们有什么事情,就向他们打招呼。刚说出“晚上好”三个字,突然发现这些人手上多了一把奇怪的手枪,枪筒特别粗、特别长。松下心里很奇怪,这东西是怎么变到他们手上的?不过这也是他死以前最后想的一个问题。
确认岗哨上的七个鬼子都打死了后,抗五军的战士拿出一个对讲机,报告了南面岗哨已经解决的消息。他刚放下对讲机,远处南面的公路上就站起来好多人,不一会儿,第二大队和第五大队几千人的部队从南面进入了新民。
有无线电话就这点好:战斗有什么进展,几乎同时,几个小分队与军部一起都知道了。不久,对讲机就先后传来消息:县城其它三个方向的岗哨也都被这样解决了,用的都是无声手枪,鬼子一点都没反应。
又有一支看上去很正常的巡逻队走近了仓库的门口,这仓库的哨兵开始没觉得什么不妥,但等走近到几米距离了,可以看清脸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同在一个大队,这几个人怎么一个都不认识?他迟疑地把枪从肩上拿下来,可是已经太晚了。这些巡逻队的人根本没有用肩上的枪,而是很快地从左腋下拿出长长的手枪,几乎是顶着他的脑门,开了枪。边上的三个同伴也一样,糊里糊涂地就死了。
仓库是首先被控制的。接着,二个军营门前的哨兵也被解决。等每个军营门前都有二个中队(营)的部队到位了,傅保田才通过对讲机,下了攻击的命令。二个中队的人像在演习一样,又静又快地进入了军营,开始只有一些刀砍的声音和一点儿日语的叫声,过一会儿,军营里才响起了一些侧把子驳壳枪声。 展开全部内容
在九一八之前,东北就有了少量的共济会会员,而在上海之战后,特别是王亚樵炸了长春会场后,共济会在东北发展很快。包括有些抗一军、抗二军的下属武装,也通过关系,加入了共济会。他们中有些人还想要改旗号为抗五军,让财迷阻止了。都是打鬼子,用什么旗号还不是一样?但后来成立的一些共济会员为主的队伍,就算是抗五军的番号和编制了。
这些共济会的队伍,多半是原来当地的农民。东北不少农村原来就有一些帮会性质的组织,叫做“红枪会”“大刀会”之类的。主要的头目好多是山东人,里面教他们武艺的更都是山东人。这教武艺的人不叫“教练”或者“师傅”而叫成“**师”这是不是与当年有些义和团的人后来闯了关东有关?
九一八前黄宏林他们准备发展平安联运和共济会组织的人过去时,带的人中间就有叶展雄他们山东亲戚、师兄弟的,几个弯一转下来,与这些“**师”就成了师兄弟了。不过开始共济会在东北还没什么影响,但上海之战后,特别在王亚樵的敢死队刺杀傅仪行动后,共济会在东北名气可就大了,工作也容易开展了。于是,抗五军的武装也迅速增长,不过数量多了,质量不行,这些人最多算是民兵,有好多只会用冷兵器,枪都不会用。
第一纵队的编制原来与第二纵队是一样的,四个大队一万人多一点。不过现在加了陈明仁的一个大队和教导队、军部,人数就达到了一万三千八百人。
六月十五日,财迷和陈明仁等人很低调地到达朝阳县。章芝春、黄琪翔和所有第一纵队的官兵都已经到达。
日军为了进攻关内,并防止关内东北军反攻,所以在锦州驻军最多。黄琪翔制定了进军东三省的作战计划:不打离朝阳较近、但是日军重兵把守的锦州,而是悄悄越过新立屯一线,先打沈阳东面的新民县!
新加入的朝阳地方武装,配备一些教官和装备后,算是一个中队,留下与“东北国民救**”一起守在朝阳。其余到了朝阳的抗五军,都进辽宁,留谁谁不干。
按计划,抗五军打了新民后,分成两队:张少杰领导着第一大队向北,带着侧把子枪等武器装备,准备送到吉林的共济会游击区,还留下一些人在当地武装中做教官;顺便把朝鲜游击队送到长白山一带。
大部队就向北面的内蒙方向打一段,先去解抗四军之困境。然后大部分部队向东,前往黑龙江方向,以支援抗三军的战斗。大部队的行动也可以掩护第一大队的行动。
这第一大队和第四大队是上海热血青年与西北军农场兵一起混合,组成的二个大队。在涞源训练了半年多,学生与西北军军人一起开始谁也不服气谁,互相较劲、互相影响,训练水平有提高。而且到了后来,他们互相还是看到对方的优势,互相有点佩服了。现在,这二个大队的抗日呼声最高:在上海抗战进行的时候,他们就想南下参加战斗,又是宣誓又是决心书的,但被财迷阻止了;就是让他们去,等他们到上海也没什么仗要打的了。
现在决算是要进东北打鬼子了!与上海来的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上海的抗五军兄弟部队打得这么好,这次进东北打仗,他们一定要当先锋!一定要与上海的抗五军一样,打出威风来!
新民县距离沈阳只有七十多公里,但交通发达,是日军一个军火物资屯积、中转站。有日军二个大队约二千五百人守备。
十八日,抗五军一万三千八百人马,从马友营出发。经热河的阜新,在晚上潜行进入辽宁,从新立屯与黑山之间一带绕过新立屯,二十一日从南面接近新民县。
抗五军第一纵队的第四大队(上海青年和涞源农场兵)在新民东面到沈阳的公路铁路关口巨流河设埋伏,阻击日军。第三大队在新民的南面任家窝堡设伏阻击日军,在西面夺下柳河大桥后戒备,第二大队为主、第五大队(陈明仁团)为辅打新民。据情报,新民北面没有什么日军,所以,由教导队去警戒一下。
第一大队作为预备队,休息。不过,他们第二天白天要向新民的东北方穿插,任务重。
从这样的安排中可以看出,财迷和黄琪翔还是对第二大队和第三大队这两支经历过上海战斗的部队最放心,当成主力。
新民县是个不大的县城。之前抗一军的部队也曾来打过,不过都没打下,反而使这个县的鬼子非常警惕。晚上,在县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大路入口都有半个班的岗哨。
城内入夜就戒严,还有二支巡逻队巡逻。负责守城的一个大队,兵营在城东,而负责守卫仓库和车站的那个大队,兵营就在仓库旁边。
二十一日夜里,抗五军第二大队的侦察排三十个人,在一个新民共济会会员的接应下,从城外的田埂小路进入了新民,并在他的家里,一个十多平方的房间,挤了一个白天。
二十二日凌晨二点多,这三十个人都穿上了鬼子的军装,走上了街道。
看上去他们与鬼子的巡逻队一模一样,都是左肩上背着一枝三八枪。只是抓着枪带的左胳膊有点紧张,因为他们还要夹住腋下一支装了消音器的“八连子”手枪。
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是鬼子巡逻队必经之路,他们在这儿埋伏下来。不到半个小时,二支巡逻队先后到了这儿,不过都在几秒钟后变成死尸。然后,抗五军像鬼子巡逻队一样,每组五个人,共四组人向东南西北走去。剩下的十个人中,有六个留在十字街口,四人分二组到二个兵营附近,在黑暗中看着兵营门口的哨兵。
城南面的公路口,有七个日军在站岗。
三等兵松下是今天晚上站岗的七个人之一,他看到一支巡逻队从城里向他们走来,这些人属于另一个大队。巡逻队一般走到离岗哨五十米左右,看到他们没事,就调头走回去。也有懒家伙带队的,在百来米远就走回去了。
不过要这些家伙要连续走上两个小时才能休息一下,一定怪累的。还不如自己站岗:有两个人站在前面,另两个就可以靠在岗亭上,而班长他们就更好了,现在坐在岗亭里,大概已经睡着了。
今天这个巡逻队特别勤快,怎么一直走了过来?他们站岗的主要戒备方向是城外,对这支巡逻队没有一点戒备心理。直到他们走到了十多米远处,松下以为他们有什么事情,就向他们打招呼。刚说出“晚上好”三个字,突然发现这些人手上多了一把奇怪的手枪,枪筒特别粗、特别长。松下心里很奇怪,这东西是怎么变到他们手上的?不过这也是他死以前最后想的一个问题。
确认岗哨上的七个鬼子都打死了后,抗五军的战士拿出一个对讲机,报告了南面岗哨已经解决的消息。他刚放下对讲机,远处南面的公路上就站起来好多人,不一会儿,第二大队和第五大队几千人的部队从南面进入了新民。
有无线电话就这点好:战斗有什么进展,几乎同时,几个小分队与军部一起都知道了。不久,对讲机就先后传来消息:县城其它三个方向的岗哨也都被这样解决了,用的都是无声手枪,鬼子一点都没反应。
又有一支看上去很正常的巡逻队走近了仓库的门口,这仓库的哨兵开始没觉得什么不妥,但等走近到几米距离了,可以看清脸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同在一个大队,这几个人怎么一个都不认识?他迟疑地把枪从肩上拿下来,可是已经太晚了。这些巡逻队的人根本没有用肩上的枪,而是很快地从左腋下拿出长长的手枪,几乎是顶着他的脑门,开了枪。边上的三个同伴也一样,糊里糊涂地就死了。
仓库是首先被控制的。接着,二个军营门前的哨兵也被解决。等每个军营门前都有二个中队(营)的部队到位了,傅保田才通过对讲机,下了攻击的命令。二个中队的人像在演习一样,又静又快地进入了军营,开始只有一些刀砍的声音和一点儿日语的叫声,过一会儿,军营里才响起了一些侧把子驳壳枪声。 展开全部内容